南轅北轍譯文
魏王欲攻邯鄲,季梁聞之,中道而反,衣焦不申,頭塵不去,往見王曰:
魏王想要攻打邯鄲(今河北省邯鄲市),季梁聽說這件事后,半路返回,來不及抻平皺縮的衣服和去除頭上的塵土,去拜見魏王說:
今者臣來,見人于大行,方北面而持其駕,告臣曰:“我欲之楚?!?/p>
剛才我來時,在大路上碰見一個人,臉朝北方手里拿著韁繩,駕著車,告訴我說:“我想到楚國去?!?/p>
臣曰:“君之楚,將奚為北面?”
我說:“您往楚國去,為什么要朝北走呢?”
曰:“吾馬良?!?/p>
他說:“我的馬好!”
臣曰:“馬雖良,此非楚之路也?!?/p>
我說:“馬雖然好,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?!?/p>
曰:“吾用多?!?/p>
他說:“我的路費多!”
臣曰:“用雖多,此非楚之路也?!?/p>
我說:“路費雖然多,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?!?/p>
曰:“吾御者善?!?/p>
他說:“我的車夫能干!”
此數者愈善,而離楚愈遠耳。猶至楚而北行也。
這些條件越好,那么(他)將離楚國越遠啊。這就好像到楚國卻向北走一樣。
此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。
南轅北轍賞析
季梁為了打動魏王,來了個現身說法,以自己的經歷,帶出了南轅北轍的故事,形象地說明了魏王的行動與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馳的道理。其實這個故事并不一定就發生在季梁身上,他之所以與自己的親身經歷相聯系,是為了讓故事顯得生動和真實,從而更具有說服力。我們在說服他人時不妨也用這種說法,將一些故事、案例融入自己的親身經歷,這樣就更容易打動人。
南轅北轍作品信息
南轅北轍創作背景
戰國后期,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,可是國君魏惠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。謀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鄰邦,聽到這個消息,立刻半途折回,風塵仆仆趕來求見安厘王,勸阻伐趙。
南轅北轍作品簡介
《南轅北轍》出自于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,劉向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,由于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,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,表達了作者對明君的渴望,來展示自己的才華,能夠有一番作為的心里情懷 。